湖南作家彭东明的报告文学《一生的长征》(湖南文艺出版社2021年6月出版),以充分个性化的人物叙事,生动地诠释不忘初心、OB视讯平台方得始终的重大主题。
主题报告文学的创作在新时代主题文学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OB视讯平台但这里还有一个主题创作的有效性问题,它关涉到文学的高质量发展。有价值的文学,应当是有质量的文学。这几年,报告文学的主题创作活动十分活跃,也有许多比较成功的优秀之作。但在“写什么”和“怎么写”这些写作的基本要素方面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这是由于主题报告文学写作所具有的某种特殊性,特别是其中公共性与个人性的有机融合是一个写作难题。同时也与一些作家非虚构审美叙事意识和能力的不足有关。主题写作自然有它的总体规定性,OB视讯平台但这类写作最终价值的实现有赖于作者能否寻找到与之相应的具体的人物事件和蕴含其间的写作主题,即要通过具体的、富有特质的写作题材,表达独特而深刻的写作主题,否则作品就会流于同质化、表面化,就不会具有文学所需要的创新品格,也就不可能赢得读者的关注,有更广远的传播。
在这样的背景中阅读评价《一生的长征》,我以为这部作品为主题报告文学的有效性写作提供了一个较为成功的样本。在建党百年的非虚构作品中,《一生的长征》所写的人物及其故事是与众不同的,作品的主题也耐人寻味。主人公老革命喻杰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参加长征,作为商界代表跟随毛主席参加过国共重庆谈判。新中国成立后在多部委担任要职。他的大半生充满着传奇的故事,但很显然作品的叙事主线不是喻杰九死一生、跌宕起伏的革命史,而是他1970年离休回乡后近20年的乡村生活史。作品通过革命史和生活史的有机关联,告诉我们“一生的长征”的本真意义是什么。长征艰难而荣光,但“一生的长征”更伟大而恒久。“一生的长征”彰显的是革命者的本色,是人的初心所系,是一辈子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不谋私利,是永远扎根在人民的大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只有懂得我们从哪里来,才能一辈子守持初心;只有知道我是谁、为了谁,才能一生践行初心。作品正是通过对喻杰这一个老革命独特、完整的人生故事的具体叙说,诠释了富有现实意义的道理。这样的写作在相关的主题文学创作中是独具品质的,因而具有卓然的显示度。
作者打破了报告文学写作中既成的模式化,基于非虚构的基本写作伦理,借取小说、散文、影视等多种艺术方法,从而更富有非虚构表现力地再现了喻杰这一人物的光辉形象。报告文学可以借鉴小说的一些艺术手法,但需要指出的是,必须严守非虚构的底线,切不可作无根想象,更不能主观故意虚构,否则小说化的写作会颠覆作品的根基。我以为有效的报告文学主题写作,应当是回到文学的写作,应当是将文学落实到文本的具体建构中。在这一点上,《一生的长征》的作者大体是用心用力的。作者善于从人物人生旅程中发掘和提取故事性,在故事中精选细节,通过具体的叙事,塑造人物的精神形象。
比如,作品开篇是这样描述人物出场的,“一辆满身尘土的客班车,喘着粗气,缓慢地爬行在东洞庭湖边。湖草在灰蒙蒙的太阳下枯黄着,柳树早已落尽了叶子,的湖滩开裂着如蜘蛛网一样的缝,湖水瘦成了一条河”。没有大词套话,直奔人物未来生活的环境,给出了人物形象的色调,确立了作品叙事的基调,具有多维的意味。在朴素生动的叙事中,作品实现了对喻杰一生都行走在人长征路上的精神形象的塑造,刻画了人物朴实而光辉、平凡而高尚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