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做选择题的时候,除了选出正确的那项,还必须判断出其他选项到底错在哪。很多小朋友在平时做作业和考试的时候,遇到选择题ABCD四个选项,他们一看到正确的答案,比如B正确,他们就不去管CD了,直接就把B选上去了。
这样做有什么不好呢?如果是平时做作业,你就没有起到通过做题来巩固知识点的作用。因为假设你觉得B是对的,但是貌似CD也有点像对的,那么证明你这个知识点其实是模糊的,并没有真正掌握牢靠。这个时候你就马上去翻书,把CD到底错在哪里搞懂。经过这个过程,那个知识点就真正进入你的脑袋了。而在考试中呢,这样的习惯往往会导致你选错。因为题目会把容易选错的选项放在前面,故意造成混淆(拿我们四川话来说就是“麻”你)。但后面的选项很可能会提示你。举个例子说吧,在刚学平方根的时候,很多小朋友老是分不清平方根与算数平方根的区别,总是记不住平方根是有正负的两个(0除外)。其实这也没关系。比如一道选择题问你“9的平方根是( )”。如果选项的前两项是A.2 B.3,你看到A选项肯定不会选,因为你知道2的平方是4,但是记不住平方根有正负两个知识点的小朋友,如果看到B就会本能的认为这是正确的,就选上去了,然后就开始做下一道题了。这样就被蒙啦!如果你把C.-3 D.±3后面这两个选项看完,你还会选错么?多半不会。因为当你看见±3这个选项的时候,你当然就记起了(因为你并不是不懂这个知识点,只是没有记住而已)。即使你还是没记起这个知识点,但你会去思索,为什么会有个-3呢?经过一思索,其实你就很快可以反应过来。所以一定要把四个选项看完,并且必须说得出其他选项到底错在哪里。
当然,这个习惯的养成在于平时(任何习惯都是如此)。如果你平时做作业就不去培养这个习惯,那么考试的时候你是不可能做到的。
这个习惯对做那种概念题特别有效,而且对多选或者不定项选择也很有效。但前提是你在平时就要养成这种习惯。
另外说句题外话,这个习惯对理科非常重要且特别有效,因为数学啊物理啊这些理科的东西,绝对是说得清楚的,我肯定能指出其他不能选的项的错误。但是对于文科的,比如语文,有些确实不好判断得那么清楚,很多时候有“感觉”的成分在里面。所以在考试的时候(仅限于考试)如果是语文这些文科的科目,如果确实判断不出其他某个选项的错误时,以第一印象为准。这真的是经验之谈。很多时候你去检查反而出错。
2.做理科题不能光在脑袋里想,一定要落实在笔上。很多小朋友都没有养成做每一道理科题都要用笔运算的习惯。除了纯概念的题,比如“下列对光源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BCD;以下不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ABCD”这种题你可以只在脑袋里想,其他的最好都要用笔在纸上运算,这样才能保证准确率。
很多小朋友在做题的时候只是在脑袋里想,比如运算,包括去括号加括号、乘方等等。在你刚学的时候不熟练,特别容易OB视讯出错。而遇到行程问题啊这种应用题,也不在纸上画出具体的往返过程图,全部是在脑袋里模拟场景,结果要么想不出来,要么算不对。主要原因是他们没有形成这个习惯,就是一做理科题就把草稿纸拿出来,一遇到题就落实在笔上去算,直到你熟练到绝对不会出错了,你才只是在脑袋里想。所以一定要养成做理科题就在纸上写的习惯,包括考试更应如此。
3.做几何题的时候最好自己画图。很多小朋友在做几何题的时候喜欢直接在卷子上或者书上的图上面做。但其实自己一边读题一边把图画在草稿纸上,然后再来做,这样效果要好得多。因为你在读题的时候,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逐渐一步一步把图画出来,这样对题目所给的条件印象很深刻,不容易遗漏,也就容易做出来。如果你发现某道题老是做不出来(不仅限于几何题),那保证是你有题目所给的条件没有用。这个时候你只需要重新去读一遍题,看下没用的条件是哪个?想下怎么用,一般就做出来了。这个屡试不爽。
4.做题不要跳步骤,而且在草稿纸上也要写得比较有条理,方便检查。小朋友们最喜欢的就是跳步骤,经常很多步骤不写出来。这样不仅导致你容易出错,更可惜的是如果是大题的话你很可能得不到步骤分(我带的学生中居然很多不知道大题要给步骤分 )。不跳步骤还有一个好处是方便你检查。因为一道比较难的大题(特别是到了高中),过程是相当复杂的。很有可能你算到某一步或者最后算不下去了,发觉答案可能是错的。这个时候如果你当时打的草稿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话,你根本无法按顺序去检查,只能又从头计算一遍。但假如你在草稿纸上是按步骤写得比较清楚的话,你就可以很快找到你是哪个步骤出错了,你就可以从那儿起再往下检查,这样要节约很多时间(不信你可以试试)。所以建议小盆友们平时一定要按步骤写清楚,包括在草稿纸上。
5.当天学了新课后,一定要把今天新学的东西重新看一遍,知识点记在脑子里了(至少你认为你是记到了),之后才开始做作业。现在的小朋友的作业确实很多,他们普遍利用课间10分钟啊,自习课啊等等零碎时间来有空就做一点。但如果是今天学的是新课,你必须去重新看一遍,在理解的基础上背知识点(及公式),直到你认为你记牢了再去开始做题。当然在做题过程中那些知识点和公式很可能又忘了,这个时候你再去翻书重新看一遍,一下子就进入脑袋了。但很多小朋友是凭着上课听的印象去做题,虽然遇到不懂的也去翻,但是记忆远远没有先背一遍深刻。
6.做题(理科题)一定要从原始的定义、公式出发,而不是去想类似的题型。其实所有的题目,从最原始的定义和公式都可以解出来。你只要一步一步推,都可以做出来。但是小朋友的普遍现象(中等生),他们做题的时候,见到一道题,首先想的不是这道题在考什么知识点,而是觉得这道题好像是哪个见过的题型,然后要么根据所谓的那种题型去做,要么就开始回忆原来老师讲这道题的时候是怎么做的,然后再去做。但是其实理科的题,只要稍微变一个条件,题目有可能整个都变了,根本就不是你原来讲过的那个题或题型了。你怎么可能记得住原来的题的所有条件呢?结果往往就会出错。
现在的老师比较喜欢把一些题归纳成不同的类型。这不是说不好,如果你确实把这些类型都分得清、记得牢,那对你确实有用。问题是你不可能全部记得那么牢靠(其实也没必要),但是这样就给你形成了一个误解,误以为只有知道这种“类型”,才解得来这个题。其实就算你不知道这个类型,你从最原始的知识点去推也可以解出来。这才是根本的办法,也是适用于一切题目的办法。
比如有一次我给他们分析一道几何题。他们几个一看马上就说,这个就是我们老师讲过的“牛吃草”的类型嘛(具体是牛OB视讯吃草还是牛过河我记不清了)。然后他们就开始拼命去回想那个“牛吃草”模型到底是什么。结果回忆了半天也没想起来(其实他们就记得这个名称,至于具体模型的内容是什么根本不知道)。最后把手一摊,说做不来。这就是一个误区。其实你不管他是牛吃草还是牛过河还是什么模型,你可以去回忆下,没问题,但是当你发现回忆不起来(或者回忆不准确)的时候,并不代表你就做不来了。你可以就当你不知道这个模型,从最基础的知识点一点一点去推,还是做得出来。但是他们已经养成惯性思维了,认为不晓得这个模型就做不出来(除非是极其特殊的模型才存在这种可能)。
举个例子:比如我们在学三角形那一章的时候,书上给的最基本的结论,就是三条边,满足什么条件才能构成三角形呢?那就是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实际上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是根据“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这个公理推出来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可以根据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推出来。这个时候老师一般会补充一个结论,就是假设已经知道三角形两条边的长度,那么第三边长度的范围在那两边只差和两边之和之间。
比如说已知三角形三边分别是a,b,c.其中a的长度是4,b的长度是7,那么第三边c的长度就只能在7-4和7+4之间,也就是3到11之间。
那假设你在中考中遇到这道题,人家问你第三边c的取值范围,你实在想不起刚才老师补充的那个结论了,该怎么办?如果你拼命回想老师补充的那个结论还是回想不起,你就认为你完了,做不来了,那你就真的完了。你可以从最原始的定义去推啊!最原始的定义就是任意两边之和都要大于第三边,那么就是4+7>c,4+c>7,7+c>4,他们要同时满足,你把这三个不等式联立起来解不就解出来了嘛!
所以最好不要去记很多那些所谓的模型(你根本不可能记牢靠),要去记最初的原始定义和公式。即使你要记模型也要弄懂这个模型是怎么由原始公式推出来的,这样不仅有助于你记得牢,而且在想不起这些模型的时候你现推也推得出来。(这里补充说一下,并不是说记模型不好,鉴于现在出题特别是几何题的难度普遍很大,因此要考高分的话,学一些基本的模型是必要的,比如半角模型、一线三等角模型、手拉手模型、瓜豆原理等。但是一定要掌握牢固OB视讯,不能是只有印象,也就是说要反复去看和练,平时自己也可以在脑袋里问自己——半角模型是什么?这样去回忆。关键是要记得比较牢)
最重要的是你要养成从原始定义公式去解题的思维习惯,而不是从模型去解题。这是关键。
7.学完新课后,要先从简单题做起,等概念公式运用熟悉后再去做难题。现在老师每天布置的课后作业基本上是一本练习册,或者就是一张卷子。练习册特别是卷子,它并不是按照简单题在前面难题在后面的顺序来排列的。对于刚刚学了的新课,你在概念和公式还不熟悉的情况下就去做难题的话,就会感觉很困难,自己也就容易给予相应的心理暗示,觉得这一章很难,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导致学不好。所以你可以自己先挑那些简单的题来做,通过做这些简单题,熟悉概念和公式了以后再去做那些难题。
比如你刚学了整式的乘除这一章,包括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立方和立方差公式等。刚学完的时候,你就专挑那些基础的,就是运用公式,按公式去套出来的简单计算题做,通过这个过程把公式背熟了,之后再去做比较难的题。否则如果一来就喊你做公式倒过来用(从右边往左边)、中间添项或者减项来凑完全平方这些,你就会觉得很难,而且就会一直觉得整式的乘除这一章很难,导致老是学不好。
8.对于大题,如果有几个小问,那么后面的问肯定要用到前一个问的结论。这一点千万记住。比如一道几何大题,第一小问要求你证明AD=AF,那么第二小问肯定要用这个结论。据说如果你做不来第一小问,但是你根据第一小问的结论可以做出第二小问,那么你写成:根据第一小问,AD=AF,那么。。。接着把第二小问做完,也是可以得分的哦~
好啦!到此为止,所有的学习方法都总结完了。重要的是,你要按照这些方法去实施,逐步摸索出来真正自己觉得有用的方法,然后一直按照这个方法持续学习下去,这样你就会逐渐成为学霸(当然有个过程)。当然你也可以独创一些更好的方法。
总之,你必须在初中阶段真正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经过验证确实是有效的学习方法,不论哪科,按照这个学习方法去学习,成绩都会稳定在优秀。否则你到了高中,知识点和难度一下子猛增,如果你还是没有自己的学习方法,还只是每天听课,下课做题,周末上辅导班,这样你自己也觉得累,成绩也上不去,自己也觉得很无奈,却不知道该怎么改变。所以小朋友们一定要把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形成。
最后用一句话完成学习方法这一系列文章,那就是你就是学霸,只是还没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而已!加油吧同学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