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还没有offer(录用通知),还有机会吗?”“补录都开始了,现在还没有找到工作是不是没机会了?”“一大拨有转正机会的寒假实习已经上线!”……
对许多正在求职的高校应届毕业生来说,这些微信公众号的标题并不陌生。点进去,则会发现有些其实是互联网求职服务平台的广告。
眼下正值求职季,本报收到一些同学来信,反映互联网求职服务平台给求职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个别平台夸大宣传等问题。记者进行了调查。
“还在等秋招补招?不如看看这份春招预测表!”11月上旬,上海某高校的于林同学在微信朋友圈转发了一篇“Synet求职”的文章。“我想了解各公司的网申时间,就按要求转发了,感觉他们整理的信息还挺有用的。”
记者发现,领表格需将文章转发到朋友圈,“保留5分钟,不分组,不删除”,也可以给“小助手”转账12.5元直接领取。
文章除介绍“预测表”,还提到“专为海内外大学生量身定制的一对一求职咨询课程”。询问得知,有的VIP课程收费2万元,服务时长12个月,20个课时,“足够你拿到心仪的offer”。
这是许多平台常见的操作方式。“刺猬实习校招”“班可求职”等也要求,需转发并配推荐语,或付款19.9元,才能进入“寒假实习群”“秋招闹钟群”等。
“我当时就是看了同学转发的信息,关注了一个公众号,进了一个群,里面经常发求职培训广告。”上海某高校的研究生胡可说,去年9月,他求职心切,花6600元报了一个为期3个月的秋招计划,课程大纲包括通过视频了解行业、7小时的线上一对一辅导、笔试面试经验等软实力提升。
然而,胡可却说:“我感觉自己基本上没有得到有实际意义的帮助。”他说,“改简历,淘宝上花几十块钱就行;他们提供的招聘信息、笔试题、面试经验,网上也找得到。”胡可还反映,实际课时数不足,但也没能退款。“不但没有帮助,还给我带来了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秋招被搅和了!”
据了解,不少求职培训项目收费上万元,对大部分学生来说价格不菲。例如,“爱思益”的工作人员介绍,“V计划冲刺offer项目”价格为49800元,“V计划培养项目”为29800元;“懂职帝”的工作人员说,“名企冲刺计划”的优惠价为10980元;“面包求职”网站显示,“烘焙计划”标价19800元起……
此外,有的培训项目在宣传文案中有类似“保offer”的描述。例如,“懂职帝”的求职辅导项目称“保证拿高薪offer,先拿offer再补款,OB视讯以合同形式100%保障拿到offer”,“爱思益”的工作人员介绍,标价49800元的项目会将目标公司写到合同中,若进不了公司,可部分退款;“面包求职”网站显示,“职场启航计划”有“指定时间拿offer”的描述。
然而,一些学生参加相关项目后,并未找到满意的工作。北京市海淀区某高校的任星说,她曾花5万元左右参加一个网上平台的项目,但觉得课程性价比低、求职咨询没有实质性作用,还间接地影响了找工作,感到“被坑了”。
一位学生家长说,他的孩子曾购买网上平台的相关服务,后来因不满意效果,解除了协议。“虽然退了费,但给孩子造成了精神上的影响。”
内推,即内部推荐,是许多企业招聘时常用的方式,员工可以通过一定流程推荐符合条件的熟人、朋友。被推荐人如果被录用,有的公司还会给予推荐人一定的奖励。
有不少求职服务平台打着“付费内推”的旗号,称可以有偿“内推”学生去公司实习。情况究竟如何?
“还为找不到实习而烦心?名企保offer实习直推,名额有限,慢一步就会被抢光!”求职平台“快求职”的求职助手经常在朋友圈发布类似信息,称有大量名企的现场或远程实习岗位,“直推保过,需要一定费用”。
一名求职顾问说,对学员资质进行初步筛选且满足基本条件后,会通过自有的资源将学生推荐到相关企业,越过网申、笔试等,直接进入面试。“简单面试走一下流程后,保过,但是需要收取一定的费用,万一不通过是全额退款的。”
收费则是“一岗一价”。OB视讯这名求职顾问介绍,例如,某国际大公司现场实习的费用是一个月18000元。此外还有远程实习,某公司市场部远程实习的费用是一个月14000元。10000元以下的岗位则只有两个。
类似项目还有不少。“面包求职”网站显示,“职场启航计划”收费11800元,实习形式为5周的线上实习,“公司举例”里包括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等。
应届毕业生董明在了解“懂职帝”的求职项目时,工作人员介绍,玛氏、宝洁、联合利华的市场类实习岗位都在20000元以上。然而,“为什么我们去干活,还要交钱?”董明很不解。
“爱思益”的一些求职项目中也包括提供实习机会,去年毕业的陈蕾曾通过项目做过一份线上的PTA(兼职助理)。“他们给了我一家知名公司的财务咨询经理的微信,我帮他做了点事情。不用去公司,也没有实习证明,其实我也不清楚自己到底是不是在那家公司实习。”陈蕾说。
值得注意的是,有企业曾回应并未委托一些平台进行“付费内推”。例如,“BCG波士顿咨询”微信公众号文章称:“没有委托任何第三方公司招聘,也绝不会以任何名义向应聘者收取任何费用。请同学们擦亮双眼,谨防上当。”
求职平台在宣传时,往往称与各大公司有合作。然而,实际上,有些求职平台涉嫌发布违法虚假广告。今年上半年,上海凯洛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因发布虚假广告被上海市长宁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处罚。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产品“职业蛙”的宣传册上有“合作企业……会计事务所:……德勤……”等字样,然而,其与德勤华永会计事务所从未开展过任何形式的合作。
“我观察了一段时间,感觉有的平台的内推模式不太靠谱,就取消关注了。但说实话,一开始确实很动心,他们的课程和内推都很吸引我。”今年刚毕业的白帆说。
实际上,很多学生的确从求职项目中获益,获得了求职信息、提升了个人技能,求职平台也经常发布因为求职项目获得工作机会的同学的评价。“质量和效果是因人而异的,不同同学的态度和努力程度不同,上完课的效果也不一样。”一家求职平台的工作人员说。
付费求职服务平台受关注背后,求职者对求职信息、职业技能培训、求职指导的需求不容忽视。
“我感觉找工作时的信息不对称还是挺严重的,许多行业的招聘过程也很繁琐。有些求职平台会提供行业资料,教你怎么改简历、网申、模拟面试等,对我这种半路转行的人来说,感觉还是挺有用的。”白帆说。
回国求职的留学生丁丛也有同感。“身边很多同学都关注了一些求职平台,主要是因为想进名企。国内企业往往不会到海外招聘,我们也不容易接触到企业。”丁丛说,与免费平台相比,不少付费求职平台号称有内部资源,“如果有企业内部的人介绍一下情况,不是事半功倍嘛!”
而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孙俊华说,这些平台抓住了毕业生涉世未深、急于找到好工作的心理。
南京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秦建国认为,有些大学生的依赖性较强,缺乏职业生涯规划,而就业期望偏高,在毕业季希望借助求职培训机构来成就自己。
此外,秦建国说,一些高校的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就业指导服务做得也不够。“缺乏专业技能和就业指导的大学生,容易被个别吹得‘天花乱坠’的求职培训机构蛊惑。”
“我不建议大学生在求职上花费过多的金钱。”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李锋亮建议,大学生在求职前要做好充分的求职准备,提高自己求职的针对性,减少盲目性,求职时还可以适当依靠自己的校友、老师等。
秦建国建议,政府、企业、学校、大学毕业生四方联动,共同努力,提高大学生培养质量,完善就业服务,积极监管、规范劳动力市场中介行为,有效降低大学生的求职成本。
“高校有必要帮助大学生提高求职素养和对不良中介机构的鉴别能力。大学生也要积极学习,主动向有经验的老师、学长们请教,OB视讯提升求职信息搜集和鉴别的能力。”孙俊华说。
今年7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致2019届高校毕业生的公开信中提醒毕业生,求职中要注意防范中介机构乱收费、用人单位扣证件、培训就业被贷款等陷阱。如遇到上述情况,应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投诉举报。
“我重新找好工作咯!”前几天,去年秋招时曾购买求职服务但求职未果的胡可对记者说,“今年我心态好了,技术也过关了。以前报那个班是因为太着急了,现在我知道,找工作的压力其实没有那么大。”
有股友统计,可口可乐从1919年至2024年,105年间涨了大概50万倍
韩综“年终总结”,意外爆出具俊晔线岁唐国强近照,老到认不出,走路小心翼翼
综合续航超1400km 奇瑞风云T11首台PT车下线 PLUS中型SUV 外观内饰均升级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