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视讯 > OB视讯新闻 > 写作指导 OB视讯写作向导论文外率6篇

OB视讯写作向导论文外率6篇

  OB视讯OB视讯导致盲生写作困难的原因很多,从主观方面来讲,盲生的视觉障碍限制了他们的活动范围,大多数盲生长期住校,生活体验不足,生活阅历有限,缺乏对生活的丰富感受,使得盲生作文素材匮乏。其次,盲文书籍有限,可供盲生阅读参考的作品很少,盲生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素材积累这扇大门被迫关闭。最后,我认为现行的语文课堂将阅读课和写作课人为割裂开来,阅读课只注重对文本的解读,写作课只给学生提供要写的题目(话题)。在阅读课上,教师鲜有开展写作指导;而在写作课上,教师的写作指导又变成了干巴巴的写作理论灌输。缺少阅读课的土壤培育,写作课上的作文指导就如同一株被移植的苗木,注定是不能成长为参天大树的。阅读课上习得的写作技巧得不到实践和运用,也就不能转换成写作动力,阅读和写作的割裂不仅影响写作,也影响阅读。最终恶性循环,致使盲生的语文能力停滞不前。

  分析以上三个原因,前面两个是内因,只能尽量创造条件弥补缺陷,如我校正在开展的盲文书籍自制活动,就是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面。我校倡导的“亲情教育”也是为了让学生多和家庭社会接触,拓宽视野,丰富生活阅历。只有第三个方面的原因是外因,是我们可以彻底改变的。只要我们寻找二者的结合点,尝试着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打破割裂现状,实现二者的和谐统一,我们必能解决现有困窘。

  中学语文教材中诗歌的学习占有很大比重,人教版高中第三册教材安排了两个单元的诗词学习。初中教材中每学期至少也安排有十首诗歌的背诵任务。语文教师带领学生赏析诗歌的同时往往也产生了一个困惑:学习这些有什么实际作用呢?盲生能从中获取那些方面的能力提升呢?我在教学《诗经》、《离骚》、《孔雀东南飞》等诗歌时,也感觉仅仅带领学生读读诗歌,理解诗意,难以实现培养学生的诗歌赏析能力。这样的教学目标显得很空洞,也很难实现。往往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毫不所动。诗歌的阅读到底该让我们的学生学到什么呢?我尝试着将诗歌的学习和写作结合起来。古诗的语言是精炼的,但传递的内容又是丰富多彩的,如果学生能对诗歌精炼的文字进行扩充,改写,使人物的形象丰满,细节突出,那也说明学生对诗歌内容是理解了的。

OB视讯写作向导论文外率6篇(图1)

  阅读课上经常会学习到很多的语言表达技巧和艺术表现手法。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是通过阅读课上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这些技巧和表现手法,并能够在自己的写作实践中运用。但现行的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了阅读和写作的结合,不利于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学生掌握了一大堆的写作理论但不懂运用。从理论到实践是需要时间摸索的。盲生的思维特征是直观感性的,要想变成理性抽象的思维,这中间是需要不断地模仿的。

  留白,就是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文学作品中的留白是为了给读者留下思考和想象的空间。阅读课上,语文教师要善于处理留白,引导学生对留白开展想象作文。曾听过一堂公开课《斑羚飞度》,开课老师针对原文“我看得目瞪口呆,所有的猎人都看得目瞪口呆,连狗也惊讶地张大嘴,伸出了长长的舌头。”设计让学生开展想象练习,看了斑羚飞度这一幕,“我”想说什么?“猎人”想说什么?“狗”想说什么?这是原文所没有展现的内容,但读者是可以想象的。此刻的想象可以看出学生对前面内容的理解程度,同时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凡是优秀的语文教师都擅长开发阅读资源,利用课文留白,放手让学生进行想象练习。

  鉴于古文学习贯穿中学语文教材始末,古文学习对写作指导的意义不容忽视。古文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很多政论文的中心论点都已经成为了今天的名言名句,可以成为我们论证“忧患意识”话题的论据。

  1.1.1 准确得体:题名应能准确地表达论文的中心内容,恰如其分地反映研究的范围和达到的深度,不能使用笼统的、泛指性很强的词语。

  常见的毛病有如下几种:1)题名反映的面大,而实际内容包括的面窄。2)概念、判断不合逻辑。 3)外延与内涵不恰当。是指题名内所使用的各种概念在本质属性上不统一。4) 不注意分寸,有意无意拔高。

  1.1.2 简短精炼:GB7713-87规定,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字”。

  a. 字数太多,无法减少;b. 题名语意未尽;c. 一系列研究工作用几篇论文报道;d. 其他有必要用副题名作为引伸

  尽可能不用动宾结构:习惯上题名不用动宾结构,而用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为中心词的偏正词组。

  还有一种例外,即“(试)论??”、“(浅)谈??”等形式的题名可用动宾结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规定:“著作权属于作者”;著作权包括“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分,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

  所谓文责自负,就是论文一经发表,署名者即应对论文负法律责任(政治上、科学上的责)。

  我国国家标准: 以提供文摘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

  读者是否需要通读某篇论文,从题名上进行判断后,主要的就是根据摘要来决定,所以,摘要担负着吸引读者和介绍文章主要内容的任务。

  文摘杂志对摘要可以直接利用,从而可避免由他人编写摘要可能产生的误解、欠缺和错误。

  3.3.1 报道性摘要 即资料性摘要或情报性摘要。用来报道论文所反映的作者的主要研究成果,向读者提供论文中全部创新内容和尽可能多的定量或定性的信息。尤其适用于试验研究和专题研究类论文,多为学术性期刊所采用。(篇幅以200~300字为宜。)

  3.3.2 指示性摘要 即概述性摘要或简介性摘要。它只简要地介绍论文的论题,或者概括地表述研究的目的,仅使读者对论文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篇幅以50~100字为宜。)

  3.3.3 报道—指示性摘要 是以报道性摘要的形式表述论文中价值最高的那部分内容,其余部分则以指示性摘要形式表达。(篇幅以100~200字为宜。)

  3.4.2 简短精练,明确具体。摘录出原文的精华,无多余的话;表意明白,不含糊,无空泛、笼统的词语,应有较多而有用的定性和定量的信息。

  3.4.3 格式要规范。不用非共知共用的符号和术语。不得简单地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并切忌罗列段落标题来代替摘要。一般不出现插图、表格,以及参考文献序号,不用数学公式和化学结构式。不分段。

  2) 无检索价值的词语不能作为关键词,如“技术”、“应用”、“观察”、“调查”等;

  4) 未被普遍采用或在论文中未出现的缩写词、未被专业公认的缩写词,不能作为关键词;

  引言又叫绪论。写引言的目的是向读者交代本研究的来龙去脉,其作用在于唤起读者的注意,使读者对论文先有一个总体的了解。

  5.2.1 研究的理由、目的和背景。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对象及其基本特征,前人对这一问题做了哪些工作,存在哪些不足;希望解决什么问题,问题的解决有什么作用和意义;研究工作的背景是什么。

  5.2.2 理论依据、实验基础和研究方法。如果沿用已知的理论、原理和方法,只需提及一笔,或注出有关的文献。如果要引出新的概念或术语,则应加以定义或阐明。

  5.2.3 预期的结果及其地位、作用和意义。要写得自然,概括,简洁,确切。5.3 引言的写作要求

  2) 以观测指标或处理因素展开。适用于研究对象比较一般,而观测指标或处理因素、

  实验方法有特殊性的科技论文,也用于系列报道第二篇(含第二篇)以后的论文;

  3) 以研究方法加以展开。适用于化学、冶金、生物学、医学等学科有关检验方面论文,但必须是检验(测)方法有特殊性的论文。

  对材料的性质、质量、来源,材料的选取与处理等加以详细的说明以方便科学同行重复实验,对论文结果加以验证。

  也称实验过程或操作步骤。主要有观察或调查的目的、时间、地点、方式、方法;或者在叙述实验方法时,详细介绍实验的仪器、设备、条件、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正常或异常现象及问题等。只叙述使用的材料,采用的方法,不必做任何解释。

  与“材料与方法”相呼应,以文字、插图、表格、照片等来表达与论文有关的实验数据、观察结果。

  4) 实验结果一般用数值表示,但不用原始实验数据,不要全部运算过程,而列经加工或统计处理的数值;

  7) 根据“材料与方法”中的观测指标逐项叙述结果时,若内容过多,可分成段落,加小标题,使资料层次分明。

  3) 根据不同观察内容分段。适用于研究或观察某研究对象不同方面特点的论文。

  2) 将本次结果,与过去及其他研究结果(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相同或不同的研究对象中的研究结果)相比较,分析异同,解释产生差别的可能原因,并根据自己或他人的文献资料,提出自己的见解,实事求是,有根据地与其他作者商榷;

  4) 分析本次研究地不足,还存在哪些尚未解决地问题,提出今后急需研究的方向和设想。

  2) 讨论部分一般不使用插图与表格,但在与众多文献资料比较时,可使用个别表格;

  3) 讨论不宜过长,通常占全文的1/3~1/2尽量从读者的地位设想,估计读者可能提出的有关这一研究题目的各种问题 ;

  1) 不要将论文正文、引言、摘要中的一些话也就被拷贝到结论中,还没看到结论就知道结论说什么,这样的结论已经没味了;

  2) 不要出现正文中根本未涉及的问题在结论中突然冒了出来。8.3 结论书写内容与要求:

  2) 说明结论适用的范围、突出新发现、新发明,强调其意义并作出恰当的评价;

  4) 观点鲜明,用肯定的证据和可靠的数据写作,最好不用“可能”、“大概”等模棱两可之词;

  分别依贡献大小加以说明,礼貌表现对被感谢人可以冠以专业技术职务(职称)。9.2 致谢方式:

  4) 以原文、原著为主,未找到原文者,可引用被公开发行的文摘期刊录用的文献;

  必须与出版社规则相一致,或与发表文章的期刊的规定相符合。大多数出版社和杂志社都采用标准著录。

  10.4 参考文献的格式 (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1)连续出版物:序号作者.题名.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引文所在的起始或起止页码;

  2)专著: 序号作者.书名.版本(第1版不标注)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所在的起始或起止页码 ;

  3)论文集:序号作者.题名.见(英文用In):主编.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所在起始或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序号作者.题名:[博士或硕士学位论文].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5) 专利:序号专利申请者.题名.专利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6) 技术标准:序号起草责任者.标准代号标准顺序号一年标准名称.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心理二级论文参考文献怎么写呢?我们在论文的写作当中所提供的文献信息必须是公开的出版物,也要精选出国内外最新的相关文献。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心理二级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1]中国就业培训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心理咨询师(二级)[C].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2]中国就业培训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心理咨询师(基础理论)[C].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249-315。

  [3]姚芳传、王克威主编.精神科查房手册[C].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

  [4]中国就业培训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心理咨询师(三级)[C].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5]王长虹、丛中主编.临床心理治疗学[C].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

  [1]劳动和社会保障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与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114-137.

  [2]劳动和社会保障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与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心理咨询师(二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34-42.

  [4]樊富珉主编.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集[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58-108.

  [5].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6].郭念峰《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7].郭念峰《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心理咨询师(二级)。中国就业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

  [2]心理咨询师(三级)。中国就业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

  [2]吴寿松.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J].克山师专学报,2004(2).

  [3]漆玲玲.平等、对话、理解:从哲学视角解读师生关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6).

  [4]易朝晖,郑中兵.从师生关系的历史演变看“理想”师生关系的构建[J].高等农业教育,2004(6).

  [5]杨绍乐,于巧.鼓励尊重理解关爱——浅谈教师如何对待学生[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6,00:756-757.

  [6]刘岚,李磊,朱娥.“关爱”:让教育人性化——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解读[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1:67-70.

  [7]史迎霞.自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媒介论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3(32).

  [8]文鸿莹.新媒体视域下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教育的实现途径[J].高校辅导员,2014(02).

  [9]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0]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2008.

  [2]李宣海.大爱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动力源泉[N].中国教育报,2009-06-26.

  [3]马淑莉.爱学生——师德的重要内容[J].宁夏教育科研,2009(04).

  [4]王明海.杨凤翔.谈师德建设的灵魂——关爱学生[J].职教研究,2010(02).

  [1]韩富敏.以爱和智慧引航——班主任工作之我见[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

  [2]于桂远.浅谈班主任工作如何应对社会的负面影响[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

  [6]张贵胜,宋黎明,经忠徐.浅谈大学生就业心里调适(社会科学版),2000.(1).

  [7]史清敏,王增起.高效毕业生的择业心态与就业心里指导。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6(1).

  “文章不厌百回改”这是写文章的传统经验。宋代大诗人王安石曾将《泊船瓜洲》一诗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先后改为“到”、“过”、“入”、“满”等十几个字,最后定为“绿”字,被传为修改诗作的佳话。我国伟大文学家鲁迅先生说:“写完之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可见,不少文章与其说是写出来的;不如说是“改”出来的。可一般的作文教学中往往把作文与修改割裂开来,即学生写作、教师修改。重写作而轻修改。这样做的结果既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又降低了习作修改的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在小学高年级学生已有一定写作知识和评判能力前提下,培养他们修改作文的能力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的具体做法如下:

  先从“教师高投入,学生低收效”的现状入手引导学生明确“互改作文”的必要性;再从学生参与修改直至学生独立修改;从作文批改的意义入手让学生理解“互改作文”的重要性;从学生互改作文的条件入手引导学生相信“互改作文”的可行性。通过以上动员为互改作文奠定了思想基础。

  把班内学生分成八九个“作文互改”小组,每组4~6人。分组时让学生自由组合,以和谐的人际关系做“互改”的心理保障,另外教师要将“优、中、差”生合理搭配做适当调整以实现优势互补。

  将“漏字漏句”、“病句”、“错字”、“词序颠倒”等语言表达的毛病用特定的符号与学生约定,便于学生以后更正有依据,为“互改作文”奠定知识基础。

  每次批改作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共性,标准如:中心、内容、结构、语言、书写等的前提下灵活处理个性标准如写人、记事、写景及应用文的特殊要求。

  在制定标准的基础上学生根据“标准”要求修改自己的作文。除错别字、病句等的修改之外特别要按个性标准从文章立意布局谋篇方面修改。

  学生将自己修改好的作文拿到自己所在的“作文互改”小组内由全组成员集体修改,修改时由组长把关,全组成员各抒己见。教师要指导学生评改三遍。第一遍修改文中用错的字词或标点,改正病句;第二遍再次阅读作文,看哪些地方中心突出或冲淡了中心,看哪些地方过渡自然或缺少过渡,哪些地方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哪些段落或佳词妙句用得恰当……然后,针对各种比较突出的优缺点,运用规定的修改符号圈圈划划,再作眉批;第三遍统览全文OB视讯,针对文章的立意,整体结构,结合前两遍的情况写出总评语。为了使学生批改作文达到预期的效果,最初的几次训练由教师一步一步扶着走。学生熟悉方法和步骤之后,教师逐步放手,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批改作文。每次互改后,评者都要签上自己的名字,以示负责。抓住儿童好奇心强、自我表现欲强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参与批改作文,他们在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当老师”的自豪感,改起作文来兴致格外高,责任心特别强,明显的错误一眼就能看破,及时修改;有难度的问题与同组同学商量、推敲,甚至争论,批改效果并不亚于教师。这样的活动不仅使学生勤于动脑、动手、动口,而且提高了修改作文的能力,调动了他们潜在的智力。

  学生根据组内初评意见将自己的作文修改后,抄写工整,交给家长(具有辅导子女的能力),请家长先仔细阅读孩子修改前后的作文,再把对孩子在写作和批改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写下来。学生返校后,教师一一细看,并加注自己的意见。这样学生的作文在多渠道、多方面的信息传输和反馈中,及时得到矫正和提高。

  如果学生同意教师的复评意见,在自己的作文讲评课有针对性地评议学生习作内容的同时,应该更注意修改过程的评议。这样学生不但学会了作文,同时也提高了作文的评改与鉴赏能力。

  近年我国的本科学生在逐年增加,而指导教师数量并没有相应增加,这导致的结果就是,指导老师会被多名同学同时选择,一位指导老师要指导的学生相应的增加,但是导师的时间并没有随之增加,因此没有足够的时间对每位学生的论文进行及时规范,包括从毕业开题直到论文成稿,学生论文出现问题是没法及时吃力,往往容易导致学生论文出现论文整体缺乏逻辑性,论点、论据不够确凿详实,语言不精练,存在口语化现象等诸多问题。

  由于来自学校以及自身科研方面考核指标的压力,加之教学负担重,少数老师力不从心或者不上心,对学生论文投入精力较少,疏于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

关于作者: 小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88888888@lhrs81.com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