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视讯 > OB视讯新闻 > 写作指导 用11个故事解析写作体会——鲁奖作家李浩最新中短篇故事集《咖啡馆》面世OB视讯

用11个故事解析写作体会——鲁奖作家李浩最新中短篇故事集《咖啡馆》面世OB视讯

  鲁迅文学奖得主、70后先锋派代表作家、河北省作协副主席、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浩的新作《故事咖啡馆》2023年11月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该中短篇故事集收入《影子宫》《我的村庄秘史》等11部作品,穿行于明朝万历皇帝秘设影子机构、清朝崂山道场与科举考场、解放战争时期地下党活动村庄OB视讯、二十世纪法国存在主义咖啡馆、阿根廷博尔赫斯家族与图书馆、丽江雪山路上的故事咖啡馆等时空场景,讲述荒诞历史的真实经验,探寻现代精神的日常显影,为读者塑造了一个个高于现实、具有魔幻感的世界。1月11日晚,接受半岛全媒体记者专访时,李浩表示,这部作品是自己写作经验的解析,欲以此探讨和言说创作的“内部肌理”。

用11个故事解析写作体会——鲁奖作家李浩最新中短篇故事集《咖啡馆》面世OB视讯(图1)

  李浩:这等于是写作经验的解析。因为这些年做编辑的经验,加上我写作的经验,当老师的经验,这些经验使我认识到,我们其实有好多写作者,尤其基层的写作者,占有非常良好的优质的生活,有很好的生活体验和经验,但是落实到文字上你会发现,可惜了这篇文章!其实,技术、技艺是能够帮助我们把文字表达得准确、生动、有魅力和有深度的。我们的技术、技艺不单纯是说外在的形式问题,它更多的是联系着我们如何把我们的想法表达得更透彻,能够传递到他人心里去。

  OB视讯

  所以我从来不轻视技术。但我又绝对不承认我是个技术主义者,我认为技术在某种程度上是辅助于我们,是辅助于内容的,如果没有技术的辅助,内容常常是一盘散沙。如果说,文学的发展仅仅靠一种所谓的天然的灵气和才气,那我们无法保证文学能更加有效地完成,更不用说在世界文学当中成为经典了。所以我坚定地认为,文学是可教的,于是我有意识地写了这些故事。

  在网络上能看到关于丽江的很多故事,这些故事你怎么去完成,其实还有一个复杂的工作要做。我用这种方式,可以说是个引导,或者是启发阅读者和我的学生们,我希望他们找到他们各自的路径,尤其是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找到自己的写作方向,我们会在各种故事里面增加什么、减少什么、突出什么,或者改变什么,都会经历一系列复杂而深刻的变动。我愿意在我的小说中为他们呈现那种复杂而深刻的变动过程。

  书中每一篇小说都是我思考的一个向度,每一篇小说的向度都不同,表达的是各不相同的诉求。这里其实是我对人类种种认知和诉求的呈现,我用不同的故事来完成,如果它善于飞翔,我可能把它化作是鸟、鹰、燕子;如果它善于在水下潜泳,我可能让它是鲤鱼、鲸鱼,我觉得写作应当经历这样的题材选择。我让这部书呈现它的丰富厚重,但又是不同的故事面影,所以有古代故事,有当下的故事,有历史故事,还有外国的故事。

用11个故事解析写作体会——鲁奖作家李浩最新中短篇故事集《咖啡馆》面世OB视讯(图2)

  记者:书中第一篇小说《雪山路上的故事咖啡馆》故事中写的是您的生活经验吗?是否有您指导学生们文学创作的理念、方法或技巧的描述?

  李浩:不是我的生活经验。但这所有的人都是真实的,杨婧媛、胡月、丁帅、陈露都是我的学生,而且他们的性格也是这样的。我用他们的真实姓名和性格里面的因素,但在结构这个故事的时候完全是我的虚构。

  我在网上查询到丽江有殉情谷的故事,但能呈现出来的只是平面,谁家的女儿和谁家的儿子在什么地方死了,在殉情谷找不到了,顶多是这样的故事,别人无从知道内部他为什么会如此,这是我们作家要追问的,要添加的部分。作家要把整个故事完整、丰富起来,与此同时,作家还要赋予他所有行为的那种追问,对行为的追问生活里面可能没有那么强的逻辑,但作家必须赋予他逻辑。故事得有开头、有行进过程、有结尾。这一点上来说,小说是人类一个伟大的创造,不仅折射现实生活,更有高于生活的部分。我们的生活没有开头、没有结尾,没有各种各样的偶然,你看不清它的面目;而小说无论多么荒诞、离奇,多么后现代主义,一定都在找寻一条合适的解释路径。这完全是创造性的。

  小说来源于生活,因为你所有感悟都是对现实、对生活、对命运的思考。说小说复写生活就够了,我觉得是一种无知和无能。我们也会给生活添加很多东西,会在生活的繁复、芜杂中抽取出一条明晰的线。这是小说必须做的。作家必须提供智慧,不仅仅是自己生活经验和感受。所以我用“故事咖啡馆”的方式来言说内部,探讨如何成为一个作家的内部肌理。

  记者:在您看来,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小说技巧的掌握,在小说创作中哪个更重要?

  李浩:以我的个人偏见,我认为生活经验更重要。生活里种种经验越多,你在处理各种各样的事件、各种各样人物的面部表情和心理波澜时,你越游刃有余,你越知道哪些地方能更多地打动人,因为那个世界曾深深地打动过你。

  OB视讯

  技巧是辅助你呈现与骨骼和血液里那种涌动密切相连的那部分经验的方法而已。方法多了它更有魅力,少了至少能呈现出来。所以我特别看重技术,但不唯技术至上,再好的技巧也是相对的辅助。我要把内在的遮遮掩掩的真情表达出来,把对人生、人世的理解表达出来,所以内容即我们提供的这部分经验是最重要的。但仅仅记录平常的生活经验,这个作家也是不负责的,他应该提供真正属于作家能够提供的关于“为什么如此”的追问,探寻更多现象之外的原因。作家应该靠他的敏锐提前预知、捕捉到一些社会经验、生活经验和心理感受经验。所以经验更重要。

  技巧技法是什么呢?是我怎样把我想说的内容尽量让你也完全感受到。所以技巧为我们的写作完成提供了方法和实现目标的通道。“文似看山不喜平”,一是我们喜欢曲折,再者我们阅读都希望看的是个新故事、新表述,技巧技法实际上在这个求新求变的过程中,为了满足我们的陌生感的那部分心理需求。

  好的小说家应该是好的心理学家,他懂阅读者的心理,懂得故事里面每个人物面对一个事件的不同反应,懂得什么时候揭秘或让他疼痛最有效。这个博弈的过程充满乐趣,也充满游戏精神。这不光是作家的乐趣,也是阅读的乐趣,它能唤起我们的悲悯,让我们感同身受。

用11个故事解析写作体会——鲁奖作家李浩最新中短篇故事集《咖啡馆》面世OB视讯(图3)

  记者:《影子宫》《刺秦》是您对历史故事或事件的新演绎,《我的村庄秘史》在历史的缝隙中构思新故事,《新编聊斋二题》则是对聊斋故事的新编新阐释,您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哪里?

  李浩:我是书斋型的作家,对生活里那些所谓的光怪陆离兴趣不大,所以我更多时候愿意从主题考虑生活的、生命的追问。我对小说故事的建构,更多是来自于理念。我是一个对理论非常有兴趣的作家,2023年写了大约有30万字的批评文章。一是因为对理论感兴趣。其次,希望找到理论和实践之间可靠的、有效的、能够进行解析的通道。从理论上、从技术经验上来看,文学该怎么做?世界文学给我提供了哪些方法、教益和可能?我现在正在做这个活,也希望能对学生们,对一些有志于写作的青年阅读者们有帮助。

  记者:《故事咖啡馆》大部分作品以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叙述,为何选择这样的叙述视角?这部作品是您叙述风格的代表或体现吗?

  李浩:第一人称最方便,“我”具有经历者的身份,表达我的感受,作家进退自如。“我”也还可以是叙述者,兼具第三人称整体叙述、全知视角的便捷,方便了作家对故事的掌控。同时。“我”的在场又强化了作品的说服力,让你能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第三人称是全知视角,强调全知化,第二人称实际上是最难的。难度在于他一直说你如何如何的时候,读者不信,会有这种博弈,我看中的恰恰是这种与读者的博弈。在不断推进的故事中,给读者一个心理的暗示,通过种种言说最终说服你相信和接受。这当然是自设难度,也是很有意思的挑战。

  这部作品应当是我写作风格的体现,我的每一篇小说,可能在语言语调、故事讲述、感受感觉上会有调整,这种变化恰恰是我的固有风格之一。变化是我的标识。再者,对问题的现代思考也是我的标识,我的小说中,无论写下的旧故事、新故事,外国故事还是中国故事,现代思考都是我最看重的那一部分。

  李浩:文学本质是虚构,我讲一个真故事对小说的呈现基本无效,但是,小说一定让读者相信你讲的故事是真的,你要为它建立逻辑,建立可能,建立生活可感的那些细节,这一部分恰恰是对一个作家虚构能力的考验,考验作家把所有东西移过来的虚构能力。

  作家必须虚构真实,并接受其必然后果。小说的真实是完成生活和我们给定的逻辑,然后从这个逻辑出发,完成你要求的真实部分。但那一部分属于小真实,小真实对文本当然是非常重要的,它保障了你的严谨和合理。但是大的方面仍然是虚构。大虚构小真实是保障它的合理性,保障它的逻辑始终贯一和通畅。而大虚构笼统说是建造一个世界,建造一个舞台上的、别人没见过的、陌生的,但又能让人们信以为真、感同身受的一个场域。

关于作者: 小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88888888@lhrs81.com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