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只要你的学员群体还是以K12的学生为主,换汤不换药的方式都是有风险的。
很多大机构开始做什么国学熏陶、写作指导、亲子阅读OB视讯、逻辑思维,这些说擦边球都是轻的。就是换了个包装的语文数学。
科学相对来说没那么严重,跟素养、劳育比较接近,毕竟不是主课,目前应该还是会有生存空间的。
而思维导图、记忆力这些全脑类的课程,幼儿的还好,一旦学生群体在K12范围内,就脱不了干系——他们为什么学思维导图、记忆力?还不是为了提升学科考试的成绩?
换句话讲,如果思维导图不教学生如何整理知识点、分析文章、构思写作,而是讲最基础的垃圾分类、创新设计、自我介绍什么的,还有几个家长会报名。
换到记忆赛道,如果不教学生如何背诵知识点,如何背课文,背单词。而是教学生记数字,800位1000位的圆周率,无序无意义的字母串,记忆打乱顺序的扑克牌,有几个学生还学。回到根源上,双减到底是减什么?
1:不规范、没资质的不可以做。(无证办学、无教资授课等,就算不是学科,也得规范)
3:让家长焦虑的事情不可以做。(强调人与人差距、不学就是遗憾、学了就能带来升学希望的)
4:资本化,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青少年课程。(家长想花钱解决焦虑的问题,而产生的课程或服务)
涉及到上边的,都不安全,虽然不一定是绝对的风险,以个人的影响力,自己去弄个辅导班啥的也一时半会儿管不到,但是不是长久的办法,至少在政策收紧的时候,做得越出头,越容易挨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