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视讯 > OB视讯新闻 > 话题作文 OB视讯网址写作文的技巧

OB视讯网址写作文的技巧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写作文的技巧,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OB视讯网址写作文的技巧(图1)

  写景作文。这种作文要写的真实,亲身经历过才写的好。要把那个地方的主要景色,或者令你难忘的景色重点写出来。要多用比喻句和拟人句,这样文章才会生动形象。在写景的同时,可以偶尔写下自己内心的感受,这样会更加真实。结尾时,要把你对这里的情感写出来,大部分是喜爱之情、难忘之情。

  写人作文。写人作文大致分为两类,第一个是描写人的外貌,第二是那个人的品质。描写人的外貌时,要么详细的描写出那个人的样子,要么只写那个人身上的一个非常特别的特征。不过专门写一个特征的作文更吸引别人。在写那个人的品质时,可以结合具体的事例来突出那个人的品格。在这种写人作文上,可以写别人,也可以写自己。写法有两种,一种是开头就介绍那个人,另一种是结尾再点出那个人是谁,比如说:“有一个人,OB视讯登录他......”结尾时再说“他就是......”。如果想让作文变得更加有趣,那么可以尝试第二种写法。

  记事作文。开头可以引用名言、歌词等等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引出要写的事情。把事情的经过流畅的写出来。在写事的时候,可以添加自己心里的想法,体现自己内心的起起伏伏。如果不想直接写出内心的想法,可以通过写景来体现心情,比如开心的时候,就写周围明媚的景色,如果不开心,就写看上去非常悲伤、凄惨的景色。如果把事情、心情、景色穿插着一起写出,作文会非常好看。

  科学作文。写科学作文一定要对写的东西非常了解。介绍的方面有很多,像这个东西的来历、内部结构、对人们的帮助等。写的时候可以说自己是怎么对这个东西感兴趣的,又是怎么了解它的,了解后心里的开心、惊奇等。

  日记。日记和记事作文很像,但又有些差别。日记更加简洁,重点写自己难忘的事,不需要过多的写其他不相关的事情。

  2 .写作文速度慢,家长普遍反映学生在家写500字作文需要1.5—2小时;

  针对于这样的小学毕业生,我们老师与家长首先要相信学生是有能力写好作文的,但最重要的是我们家长和老师要采取针对性的训练,帮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提高写作水平。

  首先提高写作兴趣,培养写作情感。美籍华人杨振宁博士认为: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只有当学生对写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作文训练才会有成效。

  心理学同时告诉我们,兴趣与当前的需要有关,因此提高学生写作兴趣的办法虽然是多种多样的,除了进行写作目的教育之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欣赏学生写的作文,让学生从中得到一种成功的快乐体验。另外,出作文题要紧跟形势,与时代同步,要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命题要尽量新,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有话可写。

  另外要注意引导学生积累写作材料,所积累的材料要注意三点:一要典型,二要准确,三要记牢。要强调用脑记,要背,不能光*笔记本。材料越充足,写作速度就越快。

  还有要丰富写作语言。丰富写作语言的方法之一是,背书和加强课外阅读,书读得越多,背得越熟,作文就会越通顺,语言就会有文采。

  训练书写能力书写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写作速度。必须强化书写能力训练,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把字写得 规范、工整。

  20000字左右 40分钟丰富知识,开阔思路第二 提高写作水平与应试能力

  对于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而言,其基本做法首先就是严格要求,限时作文。为了提高速度,每次作文都只能安排一个课时即45分钟,一定要严格要求,当堂完卷。要求学生做到快速审题,快速立意,快速布局谋篇,快速写作,快速修改。

  40分钟的。通过训练,这个要求一般学生都能做到。另外,开展快速作文竞赛也是个提高写作速度的好办法。学生每次写作文,我就用秒表为他们计时,学生在这种竞争氛围中效率自然提高,有的同学最快能在24分钟左右写完将近600字作文。大部分同学能提前完成写作。刚开始进行速度训练时,有些学生是跟不上的,45分钟怎么也写不完。怎么办呢? 要求老师严格遵循诚心诚意让学生做主人和严格严肃进行基本功训练的原则。首先要多加鼓励,给学生进步的机会;其次暂时迁就,但绝不放松要求。时间一到,一律收卷,没写完也要收卷。这样,学生下次写作文就有一种紧迫感和时间观念。有些学生,一讲快速作文,字就乱涂乱画。碰到这样的学生不能操之过急,分两步走,先要求写完500字,再要求字迹清楚。

  寒假班的学生在进行一段计时训练后,能明显感觉到自己写作有了效率感,感觉自己的进步,对写作文信心开始增加。家长写的信息反馈表也都提到孩子的写作兴趣的提高,写作效率的提高。

  大多数农村初中学生怕上作文课,更怕写作文。即使写出了作文,也是七拼八凑,错别字多,语言枯燥,结构呆板,不能正确明白表情达意。导致农村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学生视野狭窄,作文题材贫乏。农村地处偏远地带,生活条件落后,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尚不健全,信息传媒更加滞后,这就直接导致学生课外阅读面狭窄,接触社会单一,从而限制了学生课外学习、写作素材收集的空间;二是部分农村中学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时因循守旧,不敢越雷池一步,以致在教学时生搬硬套,造成学生丧失写作欲望,对作文望而生畏。

  我认为激发农村中学生学生作文兴趣的途径多种多样,但最易于操作的途径有下面三条:

  孔子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厌恶作文的学生,是因为作文提不起他们的兴趣,是因为这些学生的脑子空空如也,既没有话题可写,也没有技巧可用,更别说有强烈的的写作冲动,表现欲望。兴趣是写好作文的起点。作文教学要取得一定成效,语文教师就必须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写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写为主动学写,逐步使他们乐写。

  农村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立性、理性思维的增强,他们表现出乐于思考,不愿盲从的特征。倘若能让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去解决疑难,辨明是非,他们从心理上会感到很大的满足,从而激发其写作兴趣。

  在命题时,可以拟一些学生希望解决而又有探讨价值的疑难、是非问题,供他们讨论思考。如《耕耘一定有收获吗》、《近墨者一定黑吗》,或者是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的命题,如《学校看门人》《同桌二三事》等。这些命题,既可以激发学生的逆向思维,让他们产生积极的思考,又可以让学生贴近身边事,身边人,从而找到写作的灵感和素材。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自由命题写作。在这方面,我国许多老一辈语文教育家有过精彩的论述,其中就有人提过“最好是令学生自己出题目”,学生自己命题写作更能“引起学生的兴味”,主张对学生作文的内容和形式不加限制、顺其自然,让学生写自己平时喜欢写的东西,以“我手写我口”。这样,学生就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了。让学生自由命题写作,可以让学生有更广阔的的空间和自由进行思索,从而找到适合自己写作的形式和内容。如此巧设命题,学生自然就会有浓厚的兴趣进行写作了。

  作文教学能否激发学生的作文欲,与语文教师的“导写”有直接关系。这里的“导”有两层含义:一是作文课上教师的导写;二是引导学生写随笔。

  作文课上导写,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所谓导写,就是启发引导学生认识生活,分析生活,表现生活。“导”,就是要解决写什么,怎样写的问题。“导”,应着重帮助学生在“写”时排忧解难,激发兴趣。在导写中,教师要变讲为学生观察或讨论,变“一言堂”为“群言堂”,让学生主动参与、广泛加入,增强兴趣,活跃思维,以达到从容成文的效果。如学习了《愚公移山》后,可让学生写《读后感》。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思考:你觉得愚公可敬吗?令你可敬的地方有哪些?你是怎样看待愚公的这些做法的?你觉得在学习和生活中应该怎样学习愚公的精神?大家经过讨论,觉得有很多的话要说,有很多的内容可写,一吐为快。在激发了写作兴趣之后,从写作思路和技巧方面进行导写,告诉学生,读后感可以从“引议联结”四个方面结构全文。学生兴趣提高了,思维活跃了,下笔自然就有话可说,又法可依了。此外,初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作文基础,讨论时可围绕审题、立意、选材、谋篇等方面交流看法、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从而激发其表达的欲望。从讨论中,学生明白了作文的目的,获得了许多可写的材料,学生觉得“有得写”,就会“乐于写”,就不再视写作文为难事了。可以说,教师的导写,要从内容和技巧两方面进行,不但要导清楚有哪些内容可写,还要导清楚有哪些方法可用。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平时乐写“自由文”――随笔。所谓“随笔”,就是让学生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写就怎么写。可随时记录自己的见闻、感受,也可随手摘抄报刊的佳词妙句。不拘形式,灵活自由,旨在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勤奋写作的良好习惯,不断积累写作素材,建立自己的写作“材料库”,从中体会“我手写我口”、“我爱怎么写就怎么写”的乐趣。引导学生写随笔,其实质就是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描叙身边的见闻,为写大作文积累素材的过程。

  叶圣陶先生说:“‘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文的本人。”可是传统的作文评改是教师精批细改。目前,许多学校乃至家长仍以这种标尺要求教师精批细改。遗憾的是这把“标尺”实际上是套在作文教学上的枷锁,既约束老师,又危害学生。正如叶圣陶先生指出的:“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其实,这样的精批细改,已经剥夺了学生的动手机会,让学生养成了写作文是自己的事,改作文是教师的事,两者毫无联系,互不相关,学生做学生的,教师做教师的。离开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批改,即使教师批改得再详细,学生又如何能掌握写作文的技巧呢?学生又如何能从实践中提升写作文的能力呢?所以,必须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自行修改。

  我用叶老等教育家关于这方面的论述以及鲁迅先生、曹雪芹先生在修改文章方面的典型事例教育学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修改作文的重要性,并从中体会“文章不厌百回改”、“文从改中出”的线.教会学生怎样改

  做法上,我是在通览学生作文的基础上选出一至两篇有代表性且有修改价值的学生作文进行示范性的导改,然后,组织学生互改。学生上交作文后,我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选定作文水平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老师提出要求,由他们互改。每次换人,使批改的人有新鲜感、有兴趣。下次自己的作文又换人批改,又可以看不同的学生对自己的批语。这样,学生既有新鲜感,又有积极性。

  每一次引导学生自改或互改之后,都要求学生自己或担任组长的学生进行小结,对本次作文的得失进行较详细的得失分析,同时指出努力的方向。让学生的每一次自我批改或互改都有收获,都能知晓自己作文的优缺点,从而找到发扬和改正的地方。

  大纲指出:“指导学生作文的过程,是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的过程。”学生认识事物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作文水平的高低。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引导学生由认识简单的事物到复杂的社会现象,利用一切机会组织学生对感兴趣的事物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既对学生进行了语言表达的训练,又便于及时了解学生思维发展的动向,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事物。

  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就是作文素材的积累过程。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多积累素材,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如每天十分钟演讲,坚持写日记,写向观察,体验生活,有目的地组织活动,等等。学生大脑中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后,怎样选材就成了写作文的关键,这要靠老师的点拨。点拨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灵感。引起写作文的欲望。可从以下方面考虑:1.为学生提供若干情景,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对自己生活中的有关情景深化认识,然后选取其中的某一情景。2.以问题拨动学生灵感的心弦。如哪件事最令你伤心?你做过对不起父母或老师的事吗?你发现最近同学中又流行什么?经过这样的点拨,打开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说真话,写真情,避免套话、空话。

  学生选定素材后便要注意作文技巧的运用。作文技巧的指导不能是孤立的、空洞的、应渗透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之中。如教《詹天佑》一课时,就要引导学生理解环境描写对突出中心的作用,再通过“读写例话”加深认识,掌握用环境衬托中心的技巧。作文指导时要求学生运用新学的作文技巧去实践,在实践中逐步提高作文能力,形成阅读和作文的有机结合。

  首先应培养自己写作文的兴趣,兴趣对我们学习至关重要,只有你从内心喜欢上一样东西,才能付诸行动,才能真正见到成效。

  其次,要写好作文要先打好基础。我们从上学开始,便开始学习字、词,然后是学习造句子、读文章,通通这些都是为写好作文服务的,这就要求我们不仅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讲学习,课外时间也要多读多写,要掌握大量的词汇、优美的句子,只有这样你才能在写作文时信手拈来。

  再一点就是要认真观察,法布尔用数年观察昆虫,最终写成了世界名著《昆虫记》;弗莱明通过观察发现了青霉素,挽求了无数的病人;列文虎克通过观察,发现了显微镜……这些名人都是在生活、工作中通过仔细的观察,才有了自己后来的成就。我们在生活中,如果仔细观察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就会发现许多奥秘,将他们收集起来记在小本子上,待以后写作时,就可以派上用场。

  还有多看书也是写好作文的重要一环。一些名著都是我们的前辈们呕心沥血的作品,称之为精品。我们在看书读名著的时候,要学习这些名家词语的精炼运用、高超写作的技巧及巧妙的作品结构,要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要学习作者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读书时遇到好词、好句、好段时要摘抄下来,背诵下来,待自己以作文时将这些运用自己的文章中去,会使你的作文水平“更上一层楼”。

  小朋友们,听了我说的这些写好作文的方法你赞同吗,如果赞同,就赶快行动尝试一下吧,希望你们写的作文都能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

  那么怎样才能把写作当成一种快乐?首先,要调整心态,从心理上消除这种厌恶和恐惧感。学生为什么要写作文?为什么要写好作文?是为了考试?不是!考试只是一种检测知识能力的手段,并非最终目的。我们学写作文,其实从小学时的造句就开始了,作文实际就是寻求一种语言的表达,说白了,就是说话,即怎样把自己要说的话以最简明最有吸引力的句子表达出来,让别人明白甚至产生共鸣。一个人进入社会就会深切体会到语言的表达对于一个人而言是多么地重要!同学们现在虽然不能亲身体会到这一点,但是在平时的阅读中一定也能感觉到,生硬而平淡无奇的文字读起来索然无味,而语句不通、表意不明的句子简直就是一堆垃圾了。作文实际上就是一个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过程,堂堂一个中国人,总不能连自己的语言都用不通顺吧?写作文不是为了考试,也不是为了成名成家,它就是在表达你个人的意思、意见、情感,是将思维转化成文字的过程。难道这也让你觉得厌恶与恐惧吗?

  当然,有一点不可回避,那就是现在写作文基本上是为了考试,基本上是在一定的要求下进行,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同学们的思维与创造力。这是教育上的一个不合理之处,需要时间去做调整。面对这种情况,同学们在心理上还是要有一个正确的倾向:写作文是在表达自我,不是一项任务。可能有的同学会说:我没什么好写的,无话可说。事实是这样的吗?是真的没什么要告诉别人,还是根本就是自己懒的动笔?所以说,很多时候不是没东西写,不是没话说,而是自己不够主动。有一句话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一件事有了兴趣,就会主动去做,并不断寻求最好的方式去做。那些喜欢写作的人,他们的文章写得好,兴趣起了很大的导引作用。主动一点,勤快一点,写作绝对不会再像你想像中的饿那么难,不信你试试看!

  心理的负担消除了,写作中其它的困难都很容易克服。把写作当成一种快乐,还设计到写什么的问题。无话可说,成了现在同学们写作文的最大难题。为什么无话可说?一是没有经历,二是不知道该怎么说。其实在这方面,老师应该让学生明白,写作是在平时生活积累的基础上进行的,这种积累不仅仅在观察生活,还包括思考生活及用笔去记录生活。光去看、去发现还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对所闻所见形成自己的认识,并能用文字记录下来。也许老师会经常建议同学们写日记,这的确是个好建议。因为写日记一方面提高了你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又锻炼了你的思维,真正写作文时就不会再感到为难了。日记是在积累一种经验、一种习惯,你平常所记的东西,可以经常拿出来翻看,作文素材自然就增加了,哪里还需要故意去生活里找?日记其实就是小作文,是自己的作文,思想、言论、事件,甚至想像的东西都可以写进去。课堂上或考试中的写作尽管有限制、有要求,但毕竟是不会脱离生活,只要平时做了有心人,写起来就不会觉得无话可说。

  当然,写作文需要掌握一些方法与技巧,还要遵循一般的原则,否则写出来的文章杂乱无章,自己痛苦不说,别人看着更难受。

  这里主要强调在写作上首先要端正态度,这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当有一天你把自己的心里话付诸文字的时候,当有一天你的思想变成铅字的时候,你是否深深感受到心底的快乐?是啊,这就是写作的乐趣,这就是文字的魅力,当你爱它的时候,它就乖乖听你的线篇

  随着目前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种学科在教育模式上都实现了深化改革和完善,在改革的过程中所运用最多的就是创新教育,这点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表现的最为明显。高中语文中的创新教育实际上就是要求在对语言文字、阅读写作各项教育内容中,都要体现出创意的和个性上的表达。本文以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为切入点,简单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进行研究。

  1.1 在教学中重文体,轻风格。目前在很多高中的语文教学中,依旧将应试教育作为教育的主攻方向,表现在高中语文的写作教学上,就是很多老师非常注重写作文体,并在教育过程中,在写作文体的选择上更多是为了迎合高中大大小小的考试。虽然在语文的写作教学过程中也提出了创新的教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所谓的创新也只是需找出更符合考试要求,可以拿高分的写作文体,而忽视了写作本身的创新性,这种过于重视文体的教育模式忽视了学生在写作中真正特点的发挥,更不用说无法真正实现创新性教育的意义。

  1.2 课堂教学重结果,轻过程。目前在很多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都存在当堂作文这种教育模式,但是其实质应该是提高学生的能力,可是在实践中却变成了提高学生的写作速度。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作文,其实际上就是在训练考试中的作文能力,而不是真正的写作。同时老师往往仅仅是给予了学生一定的话题,然后就是规定一定的时间进行写作,这样的写作模式即便是其写作话题十分新颖,学生所能想到的内容也非常的新颖,但是新颖的话题和内容并不一定代表你写出来的文章本身是新颖高质量的。实际上这种教学方式过于重视结果,即看大家在一定的时间内到底可以完成多少,或者说在一个学期可以完成多少。但是这并不能保证写作的质量,也无法实现写作教育上的创新。

  目前我国在教育改革上提出了全新的课程标准,这种标准体现在高中语文写作的创新要求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2.1 在写作内容要求自由表达。教育改革中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可以充分理解和认识到社会认同和自由表达之间的关系,确保学生在写作方面不会一味的照搬照抄老师的观念和写作要求,而在语文写作过程中真正的表达出自身的真实感受,在文章中体现出真性情、真体验和真感受,这才是写作的真实目的所在。要明确写作目的在于情感上的抒发和心灵上的抒发,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应试教育。

  2.2 读写关系要求与自然融合。写作不是一种可以闭门造车的活动,而是必须要将写作跟实际的生活相结合,更通俗点说是必须要在自然中寻求写作的灵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明确读跟写之间的关系,要明确新的课程标准下对写作理念的全新认识和构建:首先写作是建立在一定语文阅读的基础之上的;第二是写作必须要进行一定的生活体验;最后文章本身是自然以及生活状态的一种呈现。

  2.3 写作目的要求从工具理性走向人文理性。写作是一种思想的过程,也是一种心灵成熟的过程。因此,写作乃至整个语文课程的价值主要侧重于塑造和拓展人的精神世界。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使用“表达与交流”这一表述方式,就是力求从以人为本的高度,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高度,来认识这方面的语文课程内容,以彰显写作的人文特征。将写作视为一种生命状态,是一个人的自然状态、社会状态和精神状态的统一体。

  3.1 实现以写为本,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我们知道,目前的高中作文教学仍然处于“以读促写”阶段,是以阅读为本位,以写作为附庸的格局。我们必须从语文教材的改革入手,加大作文教学内容的比例,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做出科学的合理的编排,从而给师生提供教与学的依据。或者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真正确立写作和写作教学的本体地位,从而形成以读带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高中作文写作教学新格局。

  3.2 牢固树立大作文教学观,建立开放的、活泼的写作训练体系。首先,作文教学必须突破封闭格局,走出课堂,走进自然的怀抱和社会生活的洪流之中,使学生懂得作文必须有感而发,只有不断的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才能实现对写作素材的积累。其次,注重从阅读及视听媒体中汲取营养,特别是电视、电脑进人千家万户,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教师应合理地综合利用各种有利因素,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3 以自能作文为目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高中作文教学就是为了学生自己能写作文。因此,优化作文课堂教学结构,必须以学生自己能写作文为目标。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尽可能地使作文教学过程与作文过程接近,使训练过程与实用过程一致。作文教学的流程,可以概括为这样七步:开源导流,理论指导,范文引路,写作实践,反复修改,专题讲评,自我总结。

  1.1 在教学中重文体,轻风格。目前在很多高中的语文教学中,依旧将应试教育作为教育的主攻方向,表现在高中语文的写作教学上,就是很多老师非常注重写作文体,并在教育过程中,在写作文体的选择上更多是为了迎合高中大大小小的考试。虽然在语文的写作教学过程中也提出了创新的教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所谓的创新也只是需找出更符合考试要求,可以拿高分的写作文体,而忽视了写作本身的创新性,这种过于重视文体的教育模式忽视了学生在写作中真正特点的发挥,更不用说无法真正实现创新性教育的意义

  1.2 课堂教学重结果,轻过程。目前在很多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都存在当堂作文这种教育模式,但是其实质应该是提高学生的能力,可是在实践中却变成了提高学生的写作速度。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作文,其实际上就是在训练考试中的作文能力,而不是真正的写作。同时老师往往仅仅是给予了学生一定的话题,然后就是规定一定的时间进行写作,这样的写作模式即便是其写作话题十分新颖,学生所能想到的内容也非常的新颖,但是新颖的话题和内容并不一定代表你写出来的文章本身是新颖高质量的。实际上这种教学方式过于重视结果,即看大家在一定的时间内到底可以完成多少,或者说在一个学期可以完成多少。但是这并不能保证写作的质量,也无法实现写作教育上的创新。

  目前我国在教育改革上提出了全新的课程标准,这种标准体现在高中语文写作的创新要求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2.1 在写作内容要求自由表达。教育改革中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可以充分理解和认识到社会认同和自由表达之间的关系,确保学生在写作方面不会一味的照搬照抄老师的观念和写作要求,而在语文写作过程中真正的表达出自身的真实感受,在文章中体现出真性情、真体验和真感受,这才是写作的真实目的所在。要明确写作目的在于情感上的抒发和心灵上的抒发,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应试教育。

  2.2 读写关系要求与自然融合。写作不是一种可以闭门造车的活动,而是必须要将写作跟实际的生活相结合,更通俗点说是必须要在自然中寻求写作的灵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明确读跟写之间的关系,要明确新的课程标准下对写作理念的全新认识和构建:首先写作是建立在一定语文阅读的基础之上的;第二是写作必须要进行一定的生活体验;最后文章本身是自然以及生活状态的一种呈现。

  2.3 写作目的要求从工具理性走向人文理性。写作是一种思想的过程,也是一种心灵成熟的过程。因此,写作乃至整个语文课程的价值主要侧重于塑造和拓展人的精神世界。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使用“表达与交流”这一表述方式,就是力求从以人为本的高度,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高度,来认识这方面的语文课程内容,OB视讯登录以彰显写作的人文特征。将写作视为一种生命状态,是一个人的自然状态、社会状态和精神状态的统一体。

  3.1 实现以写为本,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我们知道,目前的高中作文教学仍然处于“以读促写”阶段,是以阅读为本位,以写作为附庸的格局。我们必须从语文教材的改革入手,加大作文教学内容的比例,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做出科学的合理的编排,从而给师生提供教与学的依据。或者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真正确立写作和写作教学的本体地位,从而形成以读带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高中作文写作教学新格局。

  3.2 牢固树立大作文教学观,建立开放的、活泼的写作训练体系。首先,作文教学必须突破封闭格局,走出课堂,走进自然的怀抱和社会生活的洪流之中,使学生懂得作文必须有感而发,只有不断的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才能实现对写作素材的积累。其次,注重从阅读及视听媒体中汲取营养,特别是电视、电脑进人千家万户,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教师应合理地综合利用各种有利因素,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为了改变学生们作文“无话可说,无物可写”的现状,我决定利用学校图书馆资源优势配合作文教学,下面就以我的作文教学为例进行说明。

  首先,我与学生一起分析造成作文内容空洞,缺少文采的原因:(一)阅读习惯没有养成,阅读量太小;(二)相当多的家长平时不允许他们看“杂书”,只要是与“学习”无关的书籍家里一律封杀。这样学生除课本以外,几乎无课外阅读。他们最多是为了应付考试看过一些《中学生作文选》而已;(三)尽管大家都明白:“多读多写”仍是学好语文的正确途径,但有多少老师能经常与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体会?又有多少老师能随时把新出版的好书推荐给学生?学生的课外阅读即使有,也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他们倾向阅读散文、小说,小说以中短篇为主,长篇名著几乎不读,题材多以动漫、侦探、魔幻、言情为主要作品,一些盗版的武侠小说,一些不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生活小说,就可能放人他们的抽屉,这当然没有什么好的效果。这些导致中学生知识面过于狭窄,文化积累单薄,作文缺乏想象力和新意,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鉴于上述原因,关键问题是如何利用图书馆引导、培养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我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一)读思结合。在阅读过程中,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抓住重点,独立思考。(二)读说结合。为了防止学生走马观花,不求甚解,让学生把所看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或对所看书发表评论,谈谈优缺点。(三)读写结合。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这一环节训练,学生阅读量明显增大,积累了大量作文素材,解决了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问题。阅读不仅对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提供了源头活水,而且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都是深远而持久的。

  伴随学生到图书馆的次数增多,阅读量的加大,经过一段时间素材的积累,班里每人至少积累了四、五本读书笔记,他们积累的作文素材各有千秋,有必要在全班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把自己好的图书、杂志、文章、故事、感受、见解推荐给同学,与大家共享。为此,我开展了以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这一环节训练,班中形成了浓厚的读书氛围,既锻炼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又提高了写作水平,竞争意识、团队合作精神也明显加强。

  首先,教给学生一些写作的技巧,如:命题新颖,开头吸引人,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富有新意的标题是写好作文的开端;构思内容,做到以真情感动人;书写工整;人物描写生动(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注意细节描写、环境描写;语言生动,不要流水账(什么无用的话都写出来);巧妙运用对比、衬托、象征的写作手法等。

  然后,我决定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作文训练设计由易到难,进行分梯度写作练习。这就照顾到了班内所有学生,也实践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1)让学生找出与材料有关的佳作,然后从内容到结构进行分析,了解文章优点,提高鉴赏能力。

  这一环节既锻炼了学生的欣赏能力,又解决了写作技巧和写作思路的问题,对于中、差等学生而言,不失为较好的训练方法。

  学生在阅读更多的优秀作品时候,更要留意文章的问题和写作技巧,从阅读别人的佳作开始,接着开始模仿,需要模仿名家,这并不意味要跟他们写得一模一样。学生可以试试新的写法,从这里学一点,从那里学一点。渐渐地,学生就会有了自己的风格,自己的文体,自己的思路,最后超越他们,形成自己的风格。这是显而易见的立竿见影的方法。如果学生不读更多的好作品,就不知道如何写出更好的作品。

  这一环节提高了差生、中等生、优等生写作方法、写作技巧的运用水平,作文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目前国外的写作教学呈现出以下趋势:小学写作教学提前(以美、日、俄等国为代表的越来越多的学校在小学一年级就开设写作课),重视实用,与现代社会交际相适应,单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注意写作训练与学生心理能力的发展同步。从我国的新课程标准来看我国的小学作文教学,在第一学段(1~2年级)要求练习写线年级)要求不同层次的习作。从时间上来看,我国写作教学开始的时间与国外很多国家没有差别,可见,国内也已认识到了作文对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影响。

  笔者通过对某作文培训中心上百名学生的观察发现,在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写作文的过程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一些现象。

  通过了解得知,小学生在写作文时最爱的问的几个问题是:“开头怎么写?”“结尾怎么写”“下一段写什么?”以“开头怎么写”这一问题为例,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问到此类问题时,教师一般会进行例文示范、引导学生进行初步练习,让学生明白文章开头的几种形式,如声音式,设问式,以景衬情式,等等。此后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再问到“开头怎么写”这样的问题时,教师就开头的形式给予提示后,大部分学生都能够选择教师所提到的开头形式中的一种完成开头部分的写作。

  但是在以后相当长的时间内,经过多次写作练习,学生在写作文时还会反复问到此类问题。通过了解得知,到了四、五年级,大多数学生依然不能够根据自己要写的作文灵活地或者创造性地完成作文开头,在老师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面对作文题目,学生或敲脑袋做冥思苦想状,或两眼望老师表现出焦急、无奈状,期待老师给出提示,教师稍加提示,大部分学生马上做顿悟状,能够较快写出文章开头,但学生所写的内容仍然套用之前所了解过的形式,不能够灵活性或创造性地运用教师提示的方法。在“下一段怎么写”、“结尾怎么写”之类写作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也都出现了类似的现象。

  学生写作文都需要什么类型的知识呢?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等人从知识的本事出发,即从研究知识表征出发,把个体知识分为两类: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现代认知心理学家梅耶综合加涅和安德森的知识观,将知识分为类:语义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现代心理认知心理学家将各类观点综合起来,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指用于具体情境的算法或一套步骤。策略性知识指如何学习、记忆或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包括应用策略进行自我监控等。

  在写作文的过程中运用到的知识也包括这几类知识:作文的陈述性知识、作文的程序性知识和作文的策略性知识。作文的陈述性知识包括语言知识、文章知识、文体知识等。作文的程序性知识是解决问题写作问题的步骤,包括学生应用言文字的技能,如学生能够文体、风格的变化选择合适的语言,记叙文要先写什么、再写什么,书信要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等等。作文的策略性知识即是关于如何写作的知识,其实质是一套如何布局谋篇、遣词造句和修改文章等方法或规则支配作者构思和修改文章的活动,策略性知识对作文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1.了解阶段。在这个阶段,策略性知识以陈述性知的形式被学生学习,学生首先需要理解有关概念、规则、事实和解决问题的步骤等,并纳入到个体的知识结构中。

  2.知识转化阶段。这一阶段通过多次应用上述知识,使策略的陈述形式向策略的程序形式转化,即每当遇到同类任务时,就能用同一策略去解决。此时,相应的策略已经开始支配学生,策略性知识开始内化,外在的策略开始向内在的、个性化的、自己的策略性知识转化。

  3.策略熟练应用阶段。策略性知识完全支配人的学习活动,可以达到自动化的水平。

  这说明,“策略”在开始阶段也具有外在的形态,经由内化过程而形成个体的策略性知识结构。[5]

  学生在写作文时,问“开头怎么写”、“下一段怎么写”、“结尾怎么写”之类的问题,就表明学生在写作文时不知如何构思,不会谋篇布局。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按部就班完成相应的写作任务,说明小学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了写作需要的一定量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只是不知如何运用自己所掌握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进行写作。

  小学三年级阶段,教师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明白写作文的方式和技巧有哪些,每种方法是什么样的运用程序。此时,作文的策略性知识以陈述性知识的形式被学生所了解,即策略性知识掌握的第一阶段。

  到了四、五年级时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的提示选择一种应用到写作中去,但仍然不能在遇到类似的写作任务时将所了解到的作文策略性知识顺利提取出来,说明这一阶段学生的作文策略性知识仍处于陈述性形式,还没有完成策略性知识向程序形式转化,这就是小学生针对相似写作问题反复提问的关键原因。

  根据策略性知识的特征和学生掌握作文的策略性知识的三个阶段,要让小学生掌握写作的策略性知识,并做到创造性地在写作中运用策略性知识完成作文,教师可在教学中从以下几点入手。

  1.注重相关背景知识的积累。策略性知识不是抽象的,更不是游离于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之外的东西,而是以相应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为基础的,策略性知识必须先以陈述性知识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在平常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了解、记忆不同文体的写作规则,写作技巧,各类修辞手法的特点。另外要培养学生养成细心观察生活、常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为作文积累素材,这样才能避免学生写出的作文空洞无物。

  2.引导学生感受写作策略。在学生了解了作文的策略之后,要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掌握了好的策略,体会到该策略能给自己带来的好的改变,才能为学生反复运用策略性知识打下基础。

  首先,教师可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策略进行写作,对学生的尝试给以积极评价,让学生感受到策略性知识的运用带给自己的成就感。

  其次,引导学生阅读名篇佳作,让学生从名篇佳作中感受名作家写作时的构思方式,从而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到运用作文策略性知识的意义,让新的作文策略以陈述性知识的形式纳入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

  3.运用适当的模式练习。教师可通过让学生多次运用同一种写作策略完成写作任务,让学生能够在看到类似写作任务时运用同一种策略解决写作中的问题,尽快使策略性知识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中走向程序化。

  4.尝试即兴写作和变式练习。在掌握了多种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之后,教师要让学生尝试即兴写作和变式练习,训练学生对各类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写作规则的灵活运用能力,让作文的策略性知识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中最终走向个性化。

  [1]倪文锦,欧阳汝颖.语文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对于老师来说,写作文批语是一件头疼的事情。每次批改作文,要么写段落清晰,语句通顺之类的套话,要么就是耗费许多时间与精力,精批细改,意图让学生看到批语能有所领悟。然而从学生的反应来看,学生似乎很不买账,作文本发下去以后学生往往只注意等级,分数,对那些红色的批语和修改过的病句、错别字、标点符号等视而不见。我一开始还埋怨学生一点都不珍惜老师的“劳动成果”,慢慢往下教才发现问题出在自己身上。根据我教授作文的经验,我把教师写作文批语总结成“三要”。

  在写作文批语时,我们往往三言两语,或者套话连篇,或者用写鉴定、做总结的语言,如“结构不完”“中心不突出”、“选材不当”、“详略不当”等等。严肃而呆板,学生读起来索然无味,而且学生也不知道哪些地方写的好,哪些地方写的不好。所以作文的批语应该从小处着眼,应该落到实处。

  一个词用得好,就批这个词。如学生在《保护青蛙》用到了一个“灭顶之灾”我就批“这个词用在这里准确到位!”写得好的一句话,就批这句话。如学生仿照《庐山的云雾》用了“有的… …有的… …有的… …”关联词来描写家乡的美景,我就批“这个句子写的真美啊!我仿佛看到了你的家乡,感受到你家乡的美景,怪不得你到现在都久久不能忘怀呢”哪一段写得好,就批这一段。眉批可就一词一句一段谈,总批也不一定面面俱到。

  当然,学生刚接触作文,受到知识和能力的限制,习作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很正常的。老师也不用恨铁不成钢,我们在写批语时,可以婉转的提出修改建议。如“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词语能把花香表现的更具体?”“这一段你想写青蛙的作用,可是老师不知道,你能告诉我吗?”这样的批语针对性强,读来亲切自然,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致也会很高。

  1.要给予所有学生以赞扬。叶圣陶先生说:“批改不易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此意好。”学生才刚建立起对作文的初步印象,如果一盆冷水浇上去,无疑会让学生丧失信心,所以要多给学生爱的教育。无论是优生、中等生还是差生,只要写出了优秀的习作或此次习作有明显进步,就应该正面肯定习作的可贵之处。特别是差生,本来就觉得作文高不可攀,更需要老师给予肯定。

  2.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我所教授的学生全是外来民工子弟的孩子。与一般本地孩子不同,他们更早的接触到了这个社会,更早的感悟到了生活的艰辛。以“我的……”作文为题。有学生写《我的爸爸》,写爸爸如何在工地上起早贪黑,没时间管教自己,自己经常出入网吧。我的批语就这么写:你既然知道爸爸工作的辛苦,知道学习来之不易,你现在已经是一个懂事的男子汉了,远离网吧,自己管教自己,让爸爸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你。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教师在批语中不能单纯侧重对学生习作的写法指导、理论说教,而应站在与学生平等的角度,就学生作文中反映出来的思想认识、道德情感、语言运用等进行全方位的互动式交流,让孩子感受到,老师是一直和我在一起的,让他们愿意通过作文的方式把自己的内心展示给你看,激发学生潜在的表达欲望,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与热情,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写作水平的提高。

  1.小学生的作文只是初学初练,他们的作文多半是半成品,缺点、毛病自然很多,这是很正常的,我们不能用文学的标准去要求学生。学生每次完成作文之后,都有希望得到老师肯定和表扬的心理。我们要尽量避免一些裁判式的,冷冰冰的批语。所以,在作文批语中要多写一些鼓励性的批语,即使是对学生作文中的不足之处,也要用一种商量式的批语。老师为你开一剂良方:不会写的字问字典,写完作文后,请教老师或同学,你愿意试一试吗?”这显然比简单的一句“错别字太多”或“下次请注意错别字”效果要好多了。

  2.运用富有变化的语言,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有效地激发学生进行新的探求活动。例如:关于观察的重要性,三番五次总是写“要观察”,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毫无吸引力。如果这次写“美是到处有的,用我们的眼睛来发现吧”下次写:“如果一面观察一面思考,尽可能地让多种器官参加活动,多看、多听、多想、多触摸,那么观察所得会更全面准确。”

  摘要:经常有教师抱怨学生写作文难,也有学生抱怨自己写作文难。一、解决好“抓不准”、“写不深”的问题。二、扩大生活积累,解决好“没啥写”的问题。三、教给学生写作技巧,解决好“不会写”的问题。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学生写前有了体验,作文时表达体验,作文自然容易了。

  经常有教师抱怨学生写作文难,也有学生抱怨自己写作文难。长此以往会影响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学生的作文能力也会下降。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首先要弄清楚学生为什么总觉得作文难。教师除了要帮助学生调整心态外,要从心理上消除学生对作文的厌恶和恐惧感。更重要的是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学生感到作文难,首先表现为“抓不准”、“写不深”,往往出现审题偏差、思想苍白、见解平平,多半是思想贫乏、认识水平低所至,因此加强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提高认识水平,对于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思想水平高,文章的立意、境界自然就高。教师可以结合课文进行形象的感染熏陶,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思想情操的教育,使学生受教于课堂,得益于作文。要善于巧妙地借鉴其他学科的精华,广开言路、见缝插针地引导学生学政治、学哲学、学科学,使其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作为体验、分析社会现象的武器,从根本上提高认识水平。

  感到无物可写是学生作文的普遍心态。“无物可写”有两种情况,其一是由于接触社会少,直接经验缺乏而导致作文“无话可说”,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找米下锅”,引导其深入社会,深入生活,扩大视野,开阔思路。还有一种情况,是学生对生活中活生生的素材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作文时瞪着眼睛干着急。觉得身边小事无所谓,“眼高手低”,不懂得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不善于挖掘平常事中的闪光点。问题的关键是这些学生不注意或不善于观察。观察是认识的第一步,唯有观察得仔细认真,才能储藏更多的写作素材。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培养观察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积累材料的方法。中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应该建立自己的材料库,学会编索引,写读书卡片、笔记,写读书报告,也要对一些重要的材料作必要的记忆。作为一个有较完善知识结构并且能初步进行研究的人,应该是外贮和内储相统一的。现在中学生大部分不会积聚材料,更谈不上养成积聚材料的习惯,又不肯作必要的记忆,这些是很令人担心的。要学会积累写作材料,这样写起作文来才不犯难,巧妇也不再为无米下锅而发愁了。

  充分利用教材,把讲读课与写作结合起来,使课文成为写作的范文,体现语文课堂教学对写作的导向作用,使课文和写作两大语文肢体合为一个整体。教师应以课文为例,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帮助他们从优秀范文的立意、构思、层次结构、语言表达方面人手,掌握有关写作知识和技能,进而做到讲练结合、读写结合。可采取仿写、扩写、续写、缩写等形式反复进行训练。通过作文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课文的学习又为写作提供了借鉴。

  多读多练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学生学习时间有限,增加作文课时是不可能的。而写日记却是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因为日记内容广泛、丰富,形式灵活多样,同时可巩固观察结果,积累生活、体验生活。

  新的教学理念让我们认识到,作文难的关键因素是学生作文之前缺少真实体验,学生没有真切的体验,作文时便无话可说。正如《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的:“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学生作前有了体验,作文时表达体验,作文自然容易了。

关于作者: 小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88888888@lhrs81.com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热门文章